山西省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调查分析
摘 要:随着“互联网+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热潮的高涨,出现了许多运动类APP。而大学生是使用运动类APP较大的群体,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5所高校大学生运动类APP用现状进行相关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以女性居多;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同种类的运动类APP能满足大学生记录数据、健康和饮食追踪;提供科学训练知识等不同需求;运动类APP存在记录数据不准确、监督作用差等问题。
关键词:山西省;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现状
1.引言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人才和栋梁储备,是未来中国建设的主要
发展群体,据2020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本研究基于分析山西省大学生
使用运动类APP存在的现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热潮的高涨,涌现出一批运动类APP。运动类APP的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针对性的给使用者提供
运动指导。各运动类APP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生存周期短,服务内容匹配性差等问题,本研究的开展直接瞄准了大学生群体,并基于为运动类APP未来的科学、高效发展制定相应的对策,将有效促进运动类APP的高效运营管理,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使运动类APP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抽取五所高校(忻州师范学院、大同大学、吕梁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商务学院)的35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在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网站,以大学生、运动类 APP、现状为检索词,查阅2010年-2020 年相关期刊等进行总结分析,为论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论文研究内容制定相关的问卷,向山西省5所高校( 忻州师范学院、大同大学、吕梁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商务学院)
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运动类APP的使用目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使用功能、获得途径时间、地点等问题。
本调研抽样共发放问卷 350份。回收 335份,回收率95.71%,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100%。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 数据统计软件,将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整合,并且将相关数据进行求和、求百分比等,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3.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有41人,女生有294人,比例分别为12.24%和87.76%。
男女生比例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学生的课余锻炼项目普遍比较单一。男生大部分喜欢在足球场和篮球场上进行锻炼,但是由于学校场地有限,会限制很多男生的体育锻炼。而女生通常会选择一些像跑步、羽毛球这种对场地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只要在操场就可以满足。
所以很多女生都会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
表3.1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性别统计表(n=335)
性别 | 小计 | 比例 |
男 | 41 | 12.24% |
女 | 294 | 87.76% |
由表3.2
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有70人、大二197人、大三学生有25人、大四学生有43人,分别占20.9%、58.81%、7.46%、12.84%。调查的年级以大二年级比例最高,大一年级排在第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首先,山西省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大二年级都开设体育课,并且种类丰富多样,他们大部分都会使用运动类APP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其次,
大一大二的课程相比较大三大四会轻松,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准备考研和找工作等原因,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是大三大四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坚持运动,他们通过不同的时间分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来满足自己的健身需求。
表3.2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年级统计表(n=335)
年级 | 小计 | 比例 |
1 | 70 | 20.9% |
2 | 197 | 58.81% |
3 | 25 | 7.45% |
4 | 43 | 12.84% |
由表3.3可以看出有效问卷中体育系有41人,占比12.24%;其他系有294人,占比87.76%。所以系别以其他系居多。首先,体育系人数在其它所有系中比例很少。其次,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体育生的日常,很多除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的
学生也经常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
表3.3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系别统计表(n=335)
系别 | 小计 | 比例 |
体育系 | 41 | 12.24% |
其它系 | 294 | 87.76% |
3.2.运动类APP使用情况分析
3.2.1.运动类APP使用比例情况分析
由表3.4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 的人数为 207人,占总人数的61.79%;而曾经使用运动类 APP 的人数为 128人,占总人数的 38.21%。可见运动类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运动类 APP 出现后,迅速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是:运动类APP 提供了便捷的运动指导与数据记录;运动类 APP 的功能倡导愉悦的运动参与和运动体验;同时,运动类 APP 可以给与用户科学的健身指导。运动类 APP 在功能设计上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前瞻力量,更容易接受运动类 APP 这样的新兴事物。
表3.4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比例统计表(n=335)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正在使用 | 207 | 61.79% |
曾经使用 | 128 | 38.21% |
3.2.2.使用运动类APP的种类分析
由表3.5可以看出,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的种类多样。在大学生使用的运动类APP 中,微信运动、keep和、Runkeeper分别位居前三。
有49.85 %的大学生使用微信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微信是现代最普及的通讯APP,微信运功是其附属功能,直接打开微信就可以开启其运动功能,不用再专门下载一个运动类APP,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运动与好友互相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从而相互监督。还可以给其他好友的步数进行点
赞,来增加与好友的互动。微信运动的好友步数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人可以定义为好友微信运动界面的背景图,很多人通过占据背景图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但是,微信运动与其它运动类APP相比有很多缺点,其中功能设置单一、只能记录步数,没有专门的跑步数据记录、运动轨迹、卡路里等功能。而且微信运动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步数记录是不准确的,最关键的是微信运动不能实时更新。
有13.17%的大学生使用keep进行体育锻炼;keep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健身计划,与好友对比每天的变化。
它的跑步功能在发布动态时配有专属跑步水印,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跑步勋章。Keep的骑行功能数据整合了运动轨迹、时速表、累计爬坡以及消耗卡路里等数据,完成相应的骑行活动可获得keep骑行徽章。它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使用者可以设定自己每日的目标或者是训练课程,课程量丰富,还有健康的食谱推荐。
有11.47%的大学生使用Runkeeper进行体育锻炼。Runkeeper的自动暂停功能是其它大部分APP所不具备的,开启这个功能之后,不用特地停下来点击屏幕暂停,程序会在你停下来的时候停止记录,等再起步的时候重新开始记录。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可以在跑步的同时拍下照片分享给好友,好友可以知道拍下这些照片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大学生根据自己对运动类 APP 的了解程度,根据运动类 APP的类型、功能及设计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类型
表3.5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种类统计表(n=335)
名称 | 人数 | 百分比 |
Nike+ | 26 | 7.62% |
Condoon(咕咚) | 17 | 5.07% |
ndomondo(运动跟踪者) | 12 | 3.58% |
Edooon(益动) | 11 | 3.28% |
keeper | 44 | 13.17% |
RunKeep | 38 | 11.47% |
Runtastic | 5 | 1.49% |
虎扑跑步 | 13 | 3.88% |
Tulip Sports(郁金香运动) | 2 | 0.59% |
微信运动 | 167 | 49.85% |
3.2.3.使用运动类APP的功能分析
表3.6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功能统计表(n=335)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记录运动状况(步数、距离、速度、卡路里等) | 170 | 50.74% |
健康状况跟踪(心率、血压等) | 75 | 22.38% |
饮食跟踪(营养成分、卡路里等) | 16 | 4.77% |
提供运动建议(方式、时长、强度、周期等) | 30 | 8.95% |
提供科学训练普及知识(腹肌训练方法、科学减脂、长跑训练计划等) | 15 | 4.47% |
GPS(导航) | 10 | 2.98% |
运动资迅 | 7 | 2.08% |
无线同步数据 | 6 | 1.79% |
界面美观 | 4 | 1.25% |
其他 | 2 | 0.59% |
由表3.6可以看出,
大学生主要使用运动类 APP 的功能来看,位居前三的是:数据记录功能、健康状况跟踪以及提供运动建议,分别占总体的 50.74%、22.38%、8.95%。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下载运动类APP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记录运动数据、获得身体指标监测以及专业的健身指导。且数据记录功能作为一项基本的功能之一是每款运动类APP必须具备的。其主要是对使用者的步数、距离、速度、卡路里等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呈现出的数据去帮助大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带来的效果。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可以通过对自己运动记录的查看来调动起来。
运动类APP可以将运动数据记录作为科学指导健身的依据,为使用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优秀的运动类APP必须具备可以专门为使用者提供科学的建议指导功能,通过对使用者方式、时长、强度、周期等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科学的健身计划,保证运动不仅能够强化使用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还能满足使用者的体育锻炼需求。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中的GPS定位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和高性能CPU和运动类APP完美结合,这些完美结合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使用
运动类APP的功能。根据大学生的运动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运动等级,运动勋章奖励激励机制,确保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成就感,也可以通过对体育运动数据进行整理对比,也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的锻炼效果产生肯定,改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强化体育与运动的效果。
运动类APP的这些功能,同时还可借助蓝牙心率传感器监测健康者的心率变化等,在一些运动类APP中也具备类似论坛的功能,可以使用户通过增加好友的方式,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确保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使用户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改善用户的体育行为。
3.2.4.使用运动类APP的时间分析
图3.1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时间统计图(n=335)
由图3.1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时间在0—1小时的有229人,占比68.36%。1—2小时的有58人,占比17.31%。大部分大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而且这部分学生非常自律,体育成绩也不错。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都会占用很多时间,运动类APP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
3.2.5.使用运动类APP的频率分析
由图3.2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频率排名中在每周1—2次的人数有141人,占比48%,排名第一。每周2—3次的人数有79人,占比29%,排名第二。从中反映出很多大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
高。这些每周都有运动,但是运动的次数不多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因此每周都会尽量的挤出一定的时间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身体,其次,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这些每周都有少量次数的锻炼者,很难再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每周运动的次数,这些每周使用运动类APP一次到两次的学生,也有一部分,会认为每周进行一定的运动量,即对自己身体的锻炼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再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物力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了解、参与动机不强烈、体育卫生与健康知识等不足。每周3—4次排名第三,占比12%。这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以大一和大二学生为主,他们每周会有体育课,而且还必须在期末完成学校规定的跑步任务。不常使用的有38人,占比11%,
这就说明所调查的人员当时运动非常少或几乎不运动的人数的比例较低,这就表示不运动或运动非常少的人并不多,这种情况的主观原因是这些人员对运动的兴趣不高,或者就不喜欢运动,不喜欢就会很少运动,由此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客观原因是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时间压力。总之,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共同造成了大学生的运动严重不足的状况。

图3.2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频率图(n=335)
3.2.6.使用运动类APP的地点分析
由表3.7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在操场使用运动类 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为 227人,占总体百分比的 67.76%;大学生选择在宿舍使用运动类 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为 49人,占总体的百分比的 14.64%;运动类 APP可以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锻炼时间、公里数、消耗卡路里量、配速以及步频。有利于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运动状况,以便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所以,大学生通常会选择操场作为使用运动类APP 参与锻炼的场所。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丰富了体育锻炼的内容,运动类 APP 不但可以根据需要制订一套锻炼计划,包括瑜伽、健美操等。而且可以通过视频指导动作技能,实现计划性科学性锻炼。所以,宿舍成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二首选场所。
表3.7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地点图(n=335)
地点 | 小计 | 比例 |
操场 | 227 | 67.76% |
运动场馆 | 13 | 3.88% |
公路 | 11 | 3.28% |
宿舍 | 49 | 14.64% |
其它 | 35 | 10.44% |
3.2.7.使用运动类APP的动机分析
由表3.8可以看出,通过对被调查人员的
运动目的的研究,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动机有很多,其中,健身成为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的主要原因,占总体比例的 60.89%;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压力也随之不断的增加,尽管大学生的物质生活质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却不断的下降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学习的总量的提升,让大学生的身体承受巨大负荷,而且影响正常的放松休息的时间,缺少自由的空间,进而导致他们的整个生活节奏的紊乱,最后让他们的健康状况严重下降,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健康疾病,这就使得健康成为我们当前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体育锻炼是增加人们新陈代谢,提高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大学生通过健身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塑造完美身材的需要。其次,减肥也是被调查人员运用运动类APP的主要动机之一,其中的原因也很多:首先,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在日常用餐的量和次数上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不仅每餐的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必然让大学生的体重成为生活当中的问题,而且用餐的次数也在提升,特别是宵夜,对大学生的肥胖现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由于大学生缺乏锻炼,使得它们体内积累了大量的代谢废物,并最终造成肥胖,最后生活节奏的紊乱使大学生的生物钟,新陈代谢等都不规律、不协调,让他们的能量摄取和消耗的比例失调,进而使人体的身高与体重不协调。
还有一部分学生会使用运动类APP进行社交交友,占比6.27%。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发现内容需求动机是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的主要原因,信息需求动机、社交需求动机和休闲娱乐需求动机则依次影响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表3.8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动机统计表(n=335)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健身 | 204 | 60.89% |
社交交友 | 21 | 6.27% |
消遣娱乐 | 10 | 2.99% |
减肥 | 100 | 29.85% |
3.3.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3.3.1.促使大学生坚持运动,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由表3.9可以看出,
有40%的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中坚持运动,激发了兴趣。运动类APP对大学生坚持锻炼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这也促使他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运动类APP的训练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为其设置不同阶段性的
目标,在达到系统预设的目标时,还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这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带来乐趣,激发更大的兴趣和信心,且这种锻炼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3.3.2.释放大学生的压力
由表3.9可以看出16.72%的大
学生会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的郁结在心中,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运动类APP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找到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将一些负面情绪通过运动疏解出来运动的APP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的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意志力得到加强。
3.3.3.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健身指导
学校的运动场所条件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锻炼需求,
体育老师也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并不擅长,且大学生的学业繁重,难以专门到体育场进行锻炼,这就造成有许多人被动地放弃了体育锻炼。运动类APP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在操场上宿舍里都能进行锻炼,有想要练瑜伽的女生,完全可以睡觉前在床上进行短暂的锻炼,既增加了体质,也不影响学习计划,同时,在运动的APP里,有许多专业的教练在线指导,这使锻炼更加便捷,这是平时体育课上达不到的效果。
3.3.4.增加大学生的交流
智能手机虽然打开了大学生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但也关闭了它们与人交往的心门。很多大学生走路睡觉时都拿着手机,和同伴的交流仅限于朋友圈、微博等网络渠道。但运动类APP的出现让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互相指导,共同进步,回到宿舍后,相近寝室的同学可以根据APP上的视频一起锻炼,不仅能够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还能丰富课余生活。运动类APP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率,将他们从电视剧和游戏中解救出来,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注重体质健康管理,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
表3.9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统计表(n=335)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坚持运动,激发兴趣 | 134 | 40% |
释放压力 | 56 | 16.72% |
提供便捷的健身指导 | 122 | 36.42% |
社交交友 | 23 | 6.86% |
3.4.
使用运动类APP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表3.10使用运动类APP存在的问题统计表(n=335)
记录不准确 | 79 | 23.58% |
数据看了没用 | 69 | 20.6% |
无法实时反馈数据 | 77 | 22.99% |
不能激励自己坚持锻炼 | 62 | 18.50% |
界面不够美观 | 34 | 10.75% |
其他 | 91 | 27.16% |
由表3.10可以看出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动类 APP 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 市场上的运动类 APP 出现同质化严重、数据记录不准确、用户粘滞性弱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用户对运动类 APP 的选择与使用。因此,开发商要研制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运动类 APP 的发展要趋于专业化。不仅仅针对跑步、骑行类项目,对于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等的 APP 也应不断完善。这样可以使不同锻炼需要的用户得到满足。运动类 APP 在类型和功能上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大学生与运动类 APP 的粘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2.山西省大学生中女生更喜欢使用运动类APP,占比87.76%;大一大二年级使用运动类APP的人数较多,分别占比20.9%、58.81%。运动类APP受到各专业大学生的追捧。
4.1.3.运动类APP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非常受欢迎;有61.79%的大学生正在使用。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运动类APP这样的新兴事物。
4.1.4.微信运动、Keep、Runkeeper是大学生主要使用的运动类APP,分别占比49.85%、13.17%、11.47%。
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APP类型。
4.1.5.大学生常用的功能有数据记录功能、健康状况跟踪 ,分别占比50.74%、22.38%。
这些功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
4.1.6.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短,有68.36%的大学生使用一小时以内;锻炼频率不高,有48%的大学生每周使用1-2次;学校操场和宿舍成为
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主要场所,在操场运动的占67.76%,在宿舍的占14.64%。
4.1.7.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主要动机是健身、减肥,分别占比60.89%、29.85%。
4.1.8.运动类APP能够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有40%的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中坚持运动,激发了兴趣;有16.72%的大学生会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为36.42%的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健身指导。
4.2.建议
4.2.1.学校要起推动作用,高校要鼓励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与锻炼。学校根据运动类APP提供的运动数据为体育教师评价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提供依据。
4.2.2.运动类APP的改进,不断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运动类APP,提高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完善对用户的针对性,使产品内容专业化,设计出具有特色和创新特点的新功能
4.2.3.丰富体育锻炼形式,学校应该通过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班级进行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等形式增加大学生参与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
4.2.4.培养自身意识,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转变体育锻炼态度,利用运动类APP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丽静,王铁新,运动类APP软件的使用状况及满意度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在校生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7,38(06):73—77.
[2] 刘如,彭响,王亚坤等高校公体课与运动类APP联动教学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02):44—48+52.
[3] 张茜岚,运动类APP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福建体育科技[J],2018,37(05):36—39.
[4] 陈婷,陶光华,李瑜.运动类APP对藏族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07):23—31.
[5] 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3):109—115.
[6] 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2(01):89-91.
[7] 王子朴,药婧瑶.体育移动应用的形成、发展和前景[J].中国体育技,2014,50(06):113- 121.
[8] 叶木华.运动类APP:运动新 模式对大学生健康运动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6(05):162-165.
[9] 张玉琼,轩梦杰,娄卫萍,刘鸿鹄,刘慧敏.基于运动类 APP 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分析[J].西部皮革,2017,39(12):276.
[10] 葛绿雪.大学生运动类 APP 的使用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11] 彭莹.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大学生使用运动类 APP 行为研究[D].西华大学,2018.
[12]李婷.运动APP 的使用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研究[J].运动,2018(13):48-49.